1. 第一本福克纳

接触到福克纳其实是豆瓣有一期纪念福克纳的活动,我点进去后发现有本叫做《喧哗与骚动》的书,我很喜欢这个书名,又因为这是49年诺奖作品,有了读这本书的计划。

《喧哗与骚动》是我的第一本福克纳,工作之余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才看完,倒不是篇幅很长,而是福克纳的“意识流”的写作法让我一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之感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代词指代不明,第三人称代词需要靠上下文理解才能明白是指谁。
  • 随时的时空穿越(蒙太奇?),需要猜测一段文字发生的时间和地点,参与的任务。
  • 无任何标点符号的超长句子,甚至长到占满一页的篇幅。

我选的这本译本是李继宏翻译的,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解释,尽管如此,有些地方我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,部分内容也去参考了英文的原文。

书中前3章分别以Benjy,Quentin,Jason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,就在我已经适应了福克纳的第一人称叙述后,第四章也是最后一章又切回了全能(omnipotence)视角,某种角度讲,一下子失去了乐趣,我发现原来福克纳的第一人称视角有很多好处,在于阅读的沉浸感,让我觉得“一直跟着文中人物在思考”(如果不思考,我会无法理解上面3个方面的问题),这份沉浸感是一份独特新奇的体验,也是我最喜欢福克纳的地方。

除此以外,纯粹从故事上讲,《喧哗与骚动》为我带来了关于时间,生命等超越小说情节本身的思考,我亦很喜欢。

2. “喧哗与骚动”名字出处

出自莎士比亚《麦克白》:

To-morrow, and to-morrow, and to-morrow,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,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;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. Out, out, brief candle!Life's but a walking shadow, a poor player,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,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.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, full of sound and fury,Signifying nothing.

关于这段故事背景,可以参考:https://everydayshakespeare.wordpress.com/2014/05/15/shakespeare-explained-life-is-but-a-walking-shadow/

我是这样理解的,这句话与福克纳《喧哗与骚动》产生关系的几点:

  • 关于”时间“,人无法对抗时间的前进,(Creeps in this pr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
  • 关于”记忆“,我们以为的,发生在过去的事情,我们称之为记忆的东西,只不过是为我们走向死亡路上的一段无意义的过程(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)。
  • 关于“生命‘:人的生命在无限的时间长河看是短暂的(Out,out,brief candle…),生命就像傻子讲故事,充满着喧哗与骚动,毫无意义。(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, full of sound and fury,Signifying nothing.

3. 相似的三兄弟——深陷时间痛苦,对气味敏感

《喧哗与骚动》的故事围绕Caddy的遭遇,讲述了Caddy三个兄弟对应各自不同的命运。

3.1. Benjy——无法理解时间的前进,tree(树)的味道

Benjy患有智力缺陷,对于Benjy来讲,在Caddy很早就离开这个家之后,33岁的Benjy依然会等待Caddy放学回家和他一起玩,对于Benjy来讲,他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他小时候的样子——他的草坪还在,他最爱的Caddy也在他的身边,还有他最爱的“小马”。从我们全能读者视角看,这是一段过去的”记忆“,但是Benjy是个idiot,无法理解时间是会前行的,别人也是会变的,Caddy也会有自己的生活,也会离开。caddy smelled like trees,Caddy失去贞操之前,Benjy喜欢Caddy,喜欢闻Caddy身上的“树的味道”。

3.2. Quentin——用死亡实现悲剧的永恒,honeysuckle(忍冬花)的味道

Quentin是我最喜欢的角色,但是某种意义上看,他也是一个离我们生活最远的角色,他足够“抽象”,我被他的抽象性质所吸引。另一个角度看,Quentin又很极端,甚至不惜付出生命,我被这股“疯狂”所吸引。

Quentin是家中长子,父亲很爱他,甚至不惜买了Benjy最爱的草坪供其去念Harvard。Quentin无法接受Caddy失去贞操这件事,这里我是这样理解:

  • Quentin自身对于妹妹有一点incest(乱伦)情节,无法接受妹妹Caddy失去贞操。
  • 不仅仅是妹妹,Quentin可能也无法忍受女人失去贞操这件事,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处男(参考Quentin与父亲的对话中you are virginity)。

在Caddy失去贞操后,Quentin与Caddy在海边对话时传来了honeysuckle的味道,这件事给他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痛苦,即使这本身是Caddy的事,但是对于Quentin,他承受了这个“二手的悲剧”。

在Quentin企图自杀时,他又遇到了一个小妹妹,命运像是和他开了个玩笑,他们也闻到了honeysuckle的味道,那个小妹妹的哥哥认为Quentin想要拐走他妹妹(就像其他男人拐走Caddy一样),这件事让Quentin好像回到了海边,充满honeysuckle的时刻。

Quentin的父亲会说,没有人能够战胜时间,一切都只是 “暂时”的,即使是Caddy失去贞操这件事,亦是暂时的罢了,会随着时间推移,慢慢忘记,没有人能抗拒记忆忘记这件事。但Quentin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实现永恒——自杀,悲剧在他死亡的那一刻,停留。

Quentin永远留在了honeysuckle的香味中。

3.3. Jason——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与家族衰败,**gasoline(**汽油)的味道。

Jason是书中不太讨喜的一个角色,但也是我觉得最真实,相对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类人。

Jason没有得到父亲对Quentin同等的爱(父亲卖了草坪只供Quetin念Harvard),本来Caddy的老公承诺给Jason的工作也没有兑现(尽管这个理由不合理),Quentin自杀,父亲离世,Benjy是个白痴,一大家子需要Jason来照顾,而父辈基本也花光了家族财产,没有什么基底给Jason,因此Jason需要去打工。我想Jason完全有理由去抱怨,或者表现得不和蔼,毕竟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忍受。Jason也有很像其母亲的一点——都显得很怨天尤人,啰嗦。

Jason给自己买了一辆汽车,因为上世纪30年代美国汽车开始兴起,Jason的家族本来是很不错的,在上世纪有“马车”,到了20世纪则需要一辆汽车来说明家族地位,尽管他无法适应gasoline的味道——Jason不适应时代的变迁,“汽车”时代的到来,可Jason还活在“马车”的时代。

4. 美国历史

书中牵扯到一些美国重要的事件,比如:

  • Great Northward Migration(北上大迁徙,1916~1970)
  • 美国汽车开始兴起,取代马车
  • 1929出版《喧哗与骚动》,恰逢美国经济大萧条

5. 作者的人文关怀

福克纳为各个角色都留了一个作者关怀的结局:

  • Benjy文章末尾回到了小卡还在的日子,生活还是可以忍受。
  • Quentin永远的留在了忍冬花香味中,走向了永恒。
  • Jason结尾回到了马车时代的19世纪。

6. 参考

  • 耶鲁大学-宋惠慈教授《喧哗与骚动》(非常推荐一看,帮助很多)